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第二季2-6~走路禪~受鋒面影響;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,基隆下著強降雨,長者學員菩薩們無畏雨勢陸續到來。在活動場域旁大約20公尺的橋下區公所有擺攤服務民眾量測血壓;長者菩薩們每週三都會先來報到後再至橋下量血壓。這個知會的動作是好現象;因為長者菩薩們的家屬大部分知道長者星期三會來上樂活課,因此在課程當天協會有義務掌握長者菩薩們的動向及安全,也感恩長者們的理解與配合。本堂主題課以“走路”引導長者學員菩薩們當腳踩下時腳尖先著地再來是腳掌及腳跟,雙手自然下垂,果瀚老師帶領長者們練習,在過程中提醒長者們是否腳踏實地?步步著地的踏穩,就如貓咪輕輕地踩在地上,也像是踩在棉花上的輕柔。不疾不徐慢慢地走,身體就會感覺沒有負擔,透過反覆的練習,當遇到難題時,心自然能夠平靜地面對。以下恭錄 聖嚴法師開示-【禪的修行與心靈環保】環保必須從我們的生活簡單化、純樸化著手,除了必須用的,不要多用,更不要浪費。對我們擁有的生活環境,要知福、惜福、保護。我們應該以禪修的方式作為生活行為的準則。例如:我們在禪寺吃飯,不浪費一湯、一菜,乃至一粒米、一滴水,就是連吃完飯後的碗、筷,都要用少許的水在碗內清洗後,將水喝下。現代人多半有浪費東西的習慣,吃不完就倒掉,用不完的就扔掉,雖然是用自己賺的錢買的,但是浪費了東西就浪費了屬於地球上全體眾生共同的資源。地球上很多的資源是越來越少,而只有人類是越來越多,如不設法淨化人類的心靈,簡化人類的生活,而只提倡環保,無異是本末倒置。禪的修行,能使我們主觀的內心世界和客觀的生活環境合而為一,那不僅僅是心理的想像,也不是眼不見為淨的自我安慰。禪的修行者,一定會將內心所體驗的,表現到外在世界來,自己體驗到的,必定也勸導他人一同分享,也會影響他人、帶同他人,來共同達成心靈環保的任務。自然環境的保護,一定要靠人來完成,為了能達成此一任務,必須從全體人類內心的意願及認識做起,進而身體力行。如果僅有意願及認識,力量也有限,必須用觀念來疏導,用方法來實踐。這樣才能達到淨化人心、淨化社會、保護自然環境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