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播天籟
28 Apr 2025
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度第二季2-4~毛巾操-不思善 不思惡

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第二季2-4~毛巾操-不思善 不思惡~赴基隆延途下著磅礡大雨;索性到達活動場域,雖然持續下著間歇雨勢,長者學員菩薩們也陸續到來。歲月如流水;果瀚老師在課程中所帶領的暖性運動,只要日常多加練習是可以延緩身體機能的老化,再配合落實心法、觀念上的實踐與調整,我們的心保持平穩,就不容易被環境中善與惡所影響。並祈勉長者菩薩們勤於練習方法,即便因緣不具足無法來上樂活課時,不論身處何處也能為自我帶來身心安定。聖嚴法師曾開示:如何明心見性?惠能大師謂惠明曰:「汝既為法而來,可屏息諸緣,勿生一念。」又曰:「不思善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」惠明即於此言下大悟。這是說,六祖惠能傳承五祖的心法之後,即離開五祖道場,去了嶺南,而五祖座下有位將軍出家的弟子惠明,追著惠能想把法搶到手,惠能跟他說:「你既為求法而來,那麼,心中的一切念頭皆應放下,不可向外攀緣,不要思量或善或惡,當這時候,看看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?」惠明用了這個方法後,當下就開悟了。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練習,當境界在面前出現時,心中不要產生喜歡不喜歡、好或者不好、愛或是不愛等的反應,當作跟你毫不相干看待。事實上,未悟的人,當你的念頭認為已是如此這般地不去管它時,你已經在管它了。不過,若經常用這樣的方法練習,即使未必能夠開悟,你的煩惱總會減少很多的。《六祖壇經》告訴我們,要不斷地使自己的心,對於善惡的境界,盡量不以自我的觀點或自私自利的立場,產生反應。當你生起愚迷心、憍誑心、嫉妒心時,要不斷地懺悔,願這種種的念頭不再生起,不再用自我中心、自私自利的心,去判斷它、執著它。禪修者,對內心要調伏斷除自己的煩惱,才能出現智慧,有了智慧心才能見佛性。對身外要尊敬他人,宜將一切人都當作菩薩與佛看待,因為所有的眾生,都是未來的諸佛。以這種心態來看待一切人,心靈自然平安,能夠明心見性。唯有;常用謙虛、慚愧、懺悔、恭敬他人的心,跟善知識學習,才能使你早日明心見性,早日開悟成佛。

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