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第四季4-3~放鬆禪-直觀(音)訓練~這些年在基隆開辦樂活課程;與一般的社區關懷據點有所差異,協會課程內容以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為主軸,引導長者學員菩薩們以健康的心態、面對現實、處理問題、調整觀念、淨化身心靈,為自我在生命的旅程中,不留下遺憾。樂活課的這天就有一個實例;老菩薩出生排行老八,才幾個月就送人當養女,協會舉行的念佛、定期、年節共修皆不缺席,在年節老菩薩也都為養父母上燈。這天;用完午齋老菩薩提及心裡面罣礙:從沒有為生父母功德回向過,但又不清楚生父母芳名?於是約好擇日帶老菩薩至戶政所領資料查詢;突然想到活動中心旁就有戶政事務所,因此即刻帶著老菩薩至戶政所領取、查詢生父母的芳名,也登錄在共修時回向名單內,安了老菩薩的心。雖然有其他長者說:“都已經百歲了,不用再回向了啦!”因此以此實例向其他長者分享:協會不間斷的課程是協助、引導長者們在觀念上調整,使內心沒有執著、牽掛,只要長者們願意傾訴,站在協會的立場很樂意以佛法的觀點分享,祈盼長者菩薩們能獲得內心的清淨與解脫,達到「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」的境界。本堂主題單元-直觀(音)訓練;果瀚老師在說明“直觀的要領”後,請長者學員菩薩魚貫而出至戶外,以戶外空間產生的聲音,體驗培養覺察力、穩定情緒進而達到心靈的平靜。對於長者菩薩們而言是有些深奧,但每個人的根基深淺不同,只要願意嘗試、體會,用對方法,年齡不是問題。 恭錄 聖嚴法師 開示:觀世音菩薩由於修習《楞嚴經》的「耳根圓通法門」,證入諸佛智慧、妙覺本體。「耳根圓通」是個高深的修行法門,在進入這個層次之前,首先,我們應學習做基礎的耳根訓練,使我們能於修行的時候,透過聲音,使心靈安靜、穩定下來。於心煩意亂或愁惱悲苦的時刻,無論我們是躺著、坐著或站著,就是將眼睛閉上休息,僅僅用耳朵來「享受」。我們的環境與情境中,一向充斥著各式各樣、層出不窮、琳瑯滿目的聲音,此時,不要用耳朵刻意聽什麼,所謂「享受」,就是讓它自然而然送過來,有什麼聲音就是什麼聲音。送過來便接受它,並不主動地尋找聲音,只是被動的,如同一只吸音板一般——聲音到了板上,音就不見了,並不積澱、儲存於板上,也沒有反彈的作用。倘使有反彈的作用,那便不名為吸音板,而是「回音板」了。練習將我們的耳朵變成一只吸音板,便這麼聽著、聽著……,大的聲音不要抗拒,小的聲音也不用拚命去追。只是這樣聽著,聽到多少算多少。最重要的,不要給它任何「定名」,比如說這是女孩的叫聲,男孩以粗話罵人,狗在這邊吠,貓在那邊吵……,不要給與任何名字,也不要分辨它。維持自己僅是一只「吸音板」的角色,不尋找、追隨聲音,也不得與聲音做回應。吸音板自身是安靜、沒有聲音的。聲音到了這裡,自然不見了。為什麼不見了?因為我不產生第二個念頭,在想:「那是什麼聲音?該用什麼方式回應?」人家用粗話罵你,不要回應,因為我是個吸音板;人家以甜言蜜語阿諛你,也無庸反應,因為,我是個吸音板。只是了了分明,知道這是甜言蜜語,這是粗言惡語,這是欺騙的謊話……,曉得這個聲音是什麼,卻在心裡不給它回應,那麼,便是一個真正會用功、會修行的人。人們總是希望能享受優雅、優美的聲音,那令他們感到快樂。而我要說,練習這個法門的要點,只是以耳朵傾聽,心中不生起任何情緒,無論是痛苦、憂愁或興奮、激動,甚至連快樂都不要有。不反應,其實即是一種很寧靜的愉悅。成為一只吸音板,於眾聲喧嘩的現實中,你將是一個善於安頓、自在,而沒有壓力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