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播天籟
10 Aug 2025
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度第三季3-6~保健禪-拍掌念佛~

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第三季3-6~保健禪-拍掌念佛~拍掌念佛是採用一面走(念佛)或是跺腳一面拍的方式,例如:南無是右腳踏出-拍掌,阿彌是左腳踏出-拍掌,陀是右腳踏出-拍掌,佛是左腳用力跺腳-拍掌。以腳踏步或是跺腳,也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通暢。坊間對於拍掌的好處皆是正面評價;但是在樂活課程中,建議長者學員菩薩們若是在公園拍掌,還是要注意時段以及公園週邊環境,以免影響居家安寧。果瀚老師在課程中除了帶領長者們練習外,也分享:在日常生活中,心無法安定時,可以先深呼吸,想想自己為何事不安?或是因為自己想太多?而實際上好像也沒有什麼值得煩惱和難過的?透過省思,心就容易安定下來。另外,當內心不安的時候,也可以拍掌念「阿彌陀佛」聖號,將心、念頭安住在佛號及拍掌的動作上,暫時不再去想那些煩惱的問題,心自然就會慢慢安下來。待心安定下來後,再去處理問題。恭錄 聖嚴法師 開示:在一般的看法裡,人大約可以分成兩種型態:一種人非常的感性,另一種人則非常的理性。一般人對感性的人之刻板印象是不理智、無理取鬧,理性的人則是理智而有智慧;所以大多數的人都願意接受理性的人,對感性的人反而敬而遠之。事實上未必盡然,有時感性的人容易與人相處,而太理性的人往往態度冷淡的冷眼旁觀,但是太過感性也不好,如果感情太氾濫,很可能會表錯情而帶來麻煩。如果不能恰到好處地照顧、關懷別人,也會適得其反。因此,感情的表達要適當,不要讓對方感受到太大的壓力,或讓對方習慣你的照顧而黏住你,最後你想擺脫卻擺脫不掉。你的本意原只是單純的關懷和照顧,結果卻造成對方的依賴,這樣的結果對雙方都是傷害。其實,理性也未必不好,只是一般人的理性是待人處世,樣樣照規矩來,沒有變通和彈性,就像機械一樣,每一個螺絲都得規規矩矩定位,不能更換。如果像這樣的機械化,生活還有什麼味道呢?人與人的關係本來就是互相影響的,不可能一成不變,因此感性和理性要能互相配合,感性的人需要理性來輔助,理性的人需要感性來潤滑,這樣才是一個菩薩行者。真正的感性是一種清淨的感性,它是淨化以後的感情,也就是菩薩的慈悲。而理性是智慧的另外一個名詞,但是智慧並不等於理性。理性沒有轉圜的空間,而智慧則可以為適應對方而做調整,但自己不會在適應調整的過程深陷其中,產生煩惱。這樣,可以和許多有煩惱的人相處,但是自己卻不會受到影響,才是有智慧的人。人如果只有感性,就容易產生情感的糾纏;僅僅是理性,則又會變成一板一眼,機械化的人生。社會的混亂與不和諧,以及現在許多人的問題,多半就是因為不知道恰到好處地應用感性和理性,才使得一些人在自認為感性的時候覺得痛苦,自認理性的時候又不容易為大眾所接受,社會也因此失去了溫暖。唯有感性和理性的調和,才能真正為人間帶來溫暖的慈悲和光明的智慧。

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