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播天籟
03 Feb 2025
點慈悲智慧燈 祈幸福圓滿願 雲林縣褒忠地區114年度~歲末關懷活動~

由暖實力關懷協會承辦年度年節關懷活動~點慈悲智慧燈 祈幸福圓滿願-114年雲林褒忠地區歲末關懷活動~於114年1月19日(星期日)下午13:00假雲林縣全聯福利中心褒忠店户外空間舉行;感恩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全聯福利中心褒忠店等單位長期支持偏鄉關懷活動,在嚴寒的冬天倍感溫馨,讓善的循環不間斷。自從疫情期間開始借用全聯福利中心褒忠店户外空間做為活動場域;非常感恩秀真店經理在初期借用褒忠店場地時,大眾坐的椅子是店經理外借的,外借了幾次後,店經理自掏腰包發心買了塑膠椅供活動使用。雖然場地稍微擁擠;但與會的關懷家庭、長者們在活動進行中也更能夠將心專注在當下,對於協會理事長果瀚師兄所分享的觀念,從互動中感受到大眾對於調心的方法,能夠靈活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。今年歲末關懷活動以毛巾操帶領與會大眾做暖身外,果瀚師兄在觀念上祈勉與會大眾:每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的性格、個人條件所決定,雖然現在的命運已經是事實無法轉變,但是只要從觀念上調整及實踐,以慈悲心與人互動進而產生清淨的智慧心,不放棄生命,是可以改善未來,當因緣成熟時就能轉變自己的命運。自己的身心安定了,家人、親友受到影響,家庭自然平安無事。活動圓滿前;與會大眾共同感恩回向,為贊助、協助本次關懷活動的功德主們祈福。恭錄 聖嚴法師 開示:~「痛」並不等於「苦」~一般人常把‘痛苦’連在一起講,分清‘痛’與‘苦’的區別,多半認為痛就是苦、苦也一定會痛,把兩者混為一談,事實上,它們有極大的不同。‘痛’ 是肉體上的,例如當身體受到種種折磨、傷害,或是被東西打到、撞到時,神經一定會感覺到疼痛,這是人體的正常現象,否則就不是人類,而是植物、礦物了。根據歷史記載,釋迦牟尼佛也有肚子痛、背痛的時候,這表示成了佛的人,身體還是一樣會有疼痛的感覺。但是佛的心裡不會覺得苦,苦是精神、心理上的。苦’有很多類型,例如‘生、老、病、死’苦:對‘生’的貪戀、執著,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事;看到自己隨著時光流逝年‘老’力衰、疾‘病’叢生,心裡卻有所不願,也不甘心承受時,就會覺得苦;或是當一個人面臨‘死’亡,無論是自己或是親人過世,心裡都會遭遇很大的衝擊而無法接受,這些都是苦。除了生老病死之外,還有希望得到某種東西卻得不到的‘求不得苦’,以及由人際關係所帶來的‘愛別離苦’與‘怨憎會苦’─無法與親愛的人相聚在一起,卻捨不得分離;或是放不下與怨家的仇隙,卻偏偏時常與怨家相遇。除此之外,像憂愁、恐懼、嫉妒、憎恨、懷疑……等負面情緒,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人生是苦的。由此,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:痛是身體上的,苦則是精神上的。身體上的‘痛’在活著的時候無法解脫,但只要等到死亡、肉體消失之後,痛也就不存在了;‘苦’則是永遠的,因為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,如果在精神上放不下,即使死亡之後,都不得解脫。當我們的心苦到極點時,往往也會引起身體上痛的感受,例如有時我們會說‘心好痛’,但實際上,此時是因為太傷心、放不下,情緒上愁苦的感受太強烈了,才會使人覺得‘心如刀割’,痛到無法承受,但其實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苦。然而,如果自己的辛苦有所報償、回饋,就會覺得很安慰,即使歷經千辛萬苦、受盡煎熬,等到苦盡甘來、享受成果時,仍然會樂在其中。由此可見,當感覺不自在時,就會覺得苦;對於未來抱著希望時,就又不苦了。所以,‘苦’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感受,而會隨著外在環境不斷地轉變。因此,如果我們的心能夠時時刻刻提得起、放得下,隨時隨地面對現實、處理現狀,而不恐懼、不逃避,看到什麼就是什麼、該怎麼做就怎麼做,盡心盡力處理之後,又能夠不在乎結果,就能保持心情的平靜,不再受苦了。

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