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4年第一季1-1~禪悅人生~新年度“心”氣象;協會常年舉辦樂活-吃茶趣課程,以適合長者菩薩們的暖式保健運動以及生活禪系列,講師果瀚師兄以 聖嚴法師的心法開示、心靈環保的理念推廣,引導長者菩薩們透過活動的參與並且將所聽到的心法,實踐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尤如佛光破除黑暗,觀念的調整給予自身溫暖,自身的“心光”更能照破我們內心無明煩惱的黑暗,圓滿我們的人生。祈盼在來年長者菩薩們都能夠福慧自在、攝身安康。本堂主題課果瀚老師分享的心法;是說明解脫的根本,不論見到、聽到或感覺到明瞭的事情,不加入個人主觀的利害得失,將事情客觀化,就是解脫的根本。以下恭錄 聖嚴法師 開示:所有的快樂,都沒有比從自我的執著、煩惱中解脫更快樂,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法只有一味,是解脫味。禪修的目的,就是為了解脫的樂,在自我中心愈來愈淡時,痛苦也會愈少,漸漸就得到解脫的快樂希望諸位能夠體會到時時有法喜、處處有禪悅的修行經驗。因為我們有煩惱,所以經常感到不自在,既然聽到了佛法,當以佛法化解煩惱。修行方法修行的方法有兩種:觀念的疏導—用佛法觀念疏導內心的煩惱,便得法喜。時時以觀念幫助我們消滅妄想執著、祛除自我中心;每當遇到困難、痛苦的時候,我們就用佛法的觀念解除心理上的壓力、負擔和不自在身心的鍛鍊—用方法來鍛鍊我們的身心,主要是指打坐、禮佛、唱誦等等。這些方法,能夠使我們以正念代替妄念;然後,漸漸以正念統一雜念,最後至於無念,修行的過程便得禪悅。身心統一以正念消除雜念之後,自我中心就會從散亂而歸於集中。能夠集中的時候,便能夠指揮自己了。當集中“心”成了統一的心,此時,會發現自己的存在已經不重要。所謂個人的不重要,是指自己跟環境、其他人乃至身體和心,已經不是相對立的了。既然不是對立,身體就不會有負擔;對外,就不會有追求或抗拒,內心會經常保持在一種和平、快樂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