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播天籟
28 Mar 2024
培德育才第九期助學金頒發

 

暖實力關懷協會 承辦第九期培德育才助學金於113年3月24日頒發,感恩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全聯福利中心褒忠店的支持與協助。暖實力關懷協會開辦培德育才助學金之宗旨,是祈盼在頒發助學金的過程中,理事長果瀚師兄推動、傳達 聖嚴法師提倡心六倫的運動,能夠將其觀念透過活動、彼此互動深化至青年學子,從內心去實踐,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各盡其責、各守其分,彼此尊重、互相關心。漸漸地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家庭、職場、社會、族群、自然環境。以下恭錄 聖嚴法師 開示:和諧關係的四感──感化、感動、感恩、感謝族群和諧的首要之道,就是用尊重和包容的心,和各種不同族群的人和睦相處,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時時懷著「四感」與人相處的主張──感恩、感謝、感化、感動,以欣賞代替批評,以理解代替責怪,那麼生活在台灣的各族群,自然而然融為一體、和諧快樂。<感化>知慚愧、常懺悔、以慈悲智慧感化自己。在這個世界上,最難感化的人是自己,而不是別人。我們常常會批評不同的族群,自以為優秀,習於要求別人,卻不能以身作則,這就是現在社會中最敗壞的風氣之一,每一個人都自以為不了起,沒有慚愧的心,卻到處指著別人的不是。如果自己都不能改變自己,又如何期待改變別人呢?感化自己最重要的,就是要懂得時時自我檢討的慚愧心,當知道自己的不對後,也要徹底懺悔改正,不再犯錯,這才是真正的智慧。當我們懂得慚愧、常常懺悔,時時改正,心地就會愈來愈清淨,也才能說服別人,不必處處說教,自然別人就會被你感化。<感動>從自己做起,以慈悲智慧感動他人。有人抱怨現在社會風氣太差、政治一堆亂象、媒體沒有約束力、人民不夠團結……。我們總是認為等別人都變好了,自己就安全了;別人都變得認真、負責,自己就幸福了,但我們自己是否滿別人的願、如別人的意呢?我們能對生活中一點點小事感動嗎?一抹燦爛的微笑、一個溫暖的感謝、一句鼓勵的讚美、一個關懷的眼神,在生活中,如果我們願意以這樣的小感動善待別人,那麼別人也會這樣善待我們,漸漸的,當一個人的小感動形成一個整體的大感動,我們就會覺得這個社會真的很美,處處有溫情。我們先從自己感動做起,用智慧處理事情,用慈悲對待別人,自然也會產生力量感動他人。<感恩>奉獻不求回饋。隨時隨地心存感恩,當別人為你服務時要感恩,當你為別人服務時也要感恩。真正的服務不是交易,而是以你的能力範圍來做奉獻,儘量幫助有需要的人,因為能夠幫助別人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氣的人;在奉獻的同時,態度是恭敬、平和的,沒有任何的分別心,也不斤斤計較自己多做了什麼,或自以為了不起,認為自己做很多功德,要求別人感恩、回報,如果能以歡喜的心去做服務的話,這份付出的喜悅,就是最好的回饋了!<感謝>順境、逆境皆恩人。當我們能夠事事順利,我們以感謝的心來面對順境,當我們諸事不順時,我們也要以感謝的心來接受逆境,因為順境和逆境都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恩人。同樣的,當有人來助我們一臂之力,我們應該感謝貴人相助,當有人在背後批評我們時,我們也應該感謝他們的教誨。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出現的每一個人,都當做是貴人,都看成是恩人,都是有利於我們的人,以感謝的心來對待,這樣心中便能常保平安、快樂。

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