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
協會每個月第二週星期三下午13:00~14:00舉行~提昇人品系列-普門品共修~9月份因共修場域適逢其他單位中元廟會而順延一週。觀音法門其核心在於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,對於根器不同的人們,就理解上可深可淺、能深能淺,遇深則深、遇淺則淺,非常適合普羅大眾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,運用在「滅苦」的這門功課上,而達到離苦得樂的法喜。 聖嚴法師曾開示:佛教所說的「滅苦」,有兩種不同的層次:一種是在自己滅苦以後,再也不到世界上來受苦受難;另一種則是在自己滅苦之後,不但不離開苦,反而繼續留在這個娑婆世界,為眾生救苦救難,這就是菩薩道的精神。其實只要我們內心的觀念能夠轉變,苦就不會存在。但因為我們有身體,即使觀念上已經很清楚什麼是苦,在某些狀況下,也會因為突然的不舒服而產生一些情緒、心生後悔,再度感覺到痛苦。就是由於這個原因,有些修行人雖然已經離苦了,還是會因為無法確保永遠不再受苦而擔心未來,只希望趕快離開這個世界,一旦離開,也不願再回到人世間來。但對真正的菩薩而言,沒有一個地方是苦的,也沒有一個地方不是苦的,他深知世人感到痛苦的原因,是因為不夠深入苦,只要深入苦以後,就不會再以為那些是苦了。因此,消極的出世並不能帶來真實的快樂,只有積極的知苦、體會苦,從苦難中成長,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。當我們漸漸脫離痛苦、得到快樂,能做到身在苦難之中而不以為苦,就是真正的「滅苦」。